2014年3月22日

馬志翔-KANO

醜話說在前。打從海角七號開始,我便與魏德聖完全不過電。賽德克·巴萊感覺好一點點,但仍然存有不少幼嫩之處,而他自從這兩片口碑、票房、獎項等多方的成功後而一躍成為眾人期待的大導演。甚至在今次的KANO中初次做為監製提拔後輩馬志翔,雖只掛名監製及編劇,但從選題、拍法等方面仍可見處處充滿魏氏足跡,相信他的參與不會少。亦可肯定的是若沒有他的介入,電影不可能有現在的預算與受注程度。

KANO的題材是百份百魏德聖感興趣的東西。從他主要參與過的三部電影中可見基本上可以歸類為以下方程式:團隊+民族=熱血。三部電影都是同一架構的不同表現,海角七號的樂團+台日情書、賽德克·巴萊的戰爭+保家抗日、KANO的棒球+三族共和,透過不同的故事背景以熱血帶動觀眾情緒,其實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做法,原因是音樂、戰鬥、運動加上民族精神等本就是人類很原始的感觀,很容易令觀眾投入其中。而先不論魏德聖作品的優劣,光說他的魄力與野心絕對是一等一。以KANO為例,棒球電影之多,數之不盡,近年較出名與出色的有42(人物傳記)、Trouble with the Curve(球探角度的家庭倫理)、Moneyball(非小說改編以管理層角度出發的革命電影)及The Fan(球迷角度出發的犯罪驚悚片)。但KANO包含的題材都比以上的都來得廣,除了基本的棒球還有歷史的題材、殖民地時代的生活、多種族的共和、結合同期國家大事等都是運動電影中少見的廣度,當中或有不足但視野是值得令人敬佩的。

台灣近年電影質素的上升是不爭的事實,從而引證一個有趣的觀察。在近十多年的華人世界越遠離中國(地理與意識形態上)的電影幾乎與優質是成正比的。地理上距離最遠的李安可說是華人世界的第一號人物,意識形態上和中國不合的杜琪峰說他是近十多年世界影響狀態最好的其中之一位導演亦不誇張,一眾台灣甚至新加坡的導演亦開始出頭了。相反看看中國國內大多數的電影以及前仆後繼往大陸發展的電影人之水準的每況愈下,大抵電影與政治很難完全的分割。

KANO最令我感動的是一眾人物的背後小故事,全都著墨不多但點到即止。起初柴娃娃鬧著玩的整支球員如果在教練與球員的努力下進軍甲子園。曾失意日本繼而到台灣充當會計的教練近藤如何調教小伙子成為一流的球手。白白眼看心愛女子嫁人還要為她出嫁送上祝福的阿基拉如何到決賽仍堅忍受傷支持到最後一刻。差點因父親因工受傷要舉家回大阪故鄉不能再打球的小里。齊藤和大江兩位因畢業而未能與後輩一起進軍甲子園的前成員等,無不令人雞皮疙瘩。是師承日式漫畫貨真價實的熱血而不是中港近年亂灑金錢堆砌狗血。KANO絕對是台灣近年又一出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