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

Steven Spielberg-Munich


要整理零亂的思緒,文字實在太煩...因此選擇放棄...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戰爭,若以暴易暴是良方便不會有永無止境的戰爭...正如了無止境的本片,彷彿無盡頭的逃跑,漫長的戰爭,個人的無助.

家園就是一切,是美好的泉源,亦是引發衝突的藥引...以巴衝突就是源於家園/國土的爭奪...

主角,政府要他殺人,他便殺,儘管他未曾見過追殺目標的任何實際"邪惡證據",但他相信他的政府,這是一場戰爭,不是鬧著玩...不用思考那麼多...他相信今天不殺敵人,以後自己,家人,國家便會受威脅...巧立明名是以往的手段,同時是現在與將來的手段...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為誰工作,為何殺人...他和他們口中教洗腦的激進份子有差別嗎?

在西方媒體,美國霸權的情況下,同盟國以色列猶太人永遠都是扮演著受害者,他們發動的轟炸永遠都是還擊是被迫.他們是善良是文明是講求法律是上帝的子民是正義...正義的相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想當然爾是恐怖份子,蠻不講理,被宗教洗腦的激進份子,和平秩序的破壞者,邪惡就是他們於媒體渲染下的形象.

毒死猶太人的是德國...但他們欺負的卻是巴勒斯坦...
受了幾千年苦難不代表就是好人...殺害以色列人的代價不菲...殺害巴勒斯坦人亦不見得沒有代價...今日殺了目標,他朝便有更凶狠的新人代替,那是否應同樣殺掉繼承人...直到永遠,成為種族屠殺.影片越後,手法越殘暴,不聞不問只求達成目標,仇殺便是如此,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會令人的行為推向極端才能生存...女殺手令同伴光著身時死去...以眼還眼,只有令她同樣被羞愧般死去,如此困境,道義已成奢侈品.

奧運選手被殺固然是無辜不幸...但巴勒斯坦,伊拉克,阿富汗的平民難道是罪有應得?
阿拉伯,非洲國家感覺就是被世界上其餘人排擠出去的...口誅筆伐美國,以色列不代表支持巴勒斯坦,伊拉克...保持中立亦不代表雙方任何攻擊是正確.

有多少人會為死去的巴勒斯坦,黎巴嫩,遙遠的非洲小國人民哀悼...很多時我們連親朋,鄰居的去逝亦不會感到很大的傷感,但看著電視上受天災,戰爭影響的片段時又會感到鼻酸...大多情感的宣洩都是選擇性的,面對同樣的事,我們可以嚎哭,亦可以視而不見,我們有時會富有正義感,但有時卻會麻木不仁...我們愛的,關心的,剩下的,很多時只有自己...你不能保證自己不會出賣身邊人.

Munich沒有為以色列塗姿抹粉,同時亦波有把恐怖份子描繪成革命英雄...以Steven Spielberg,一位猶太人導演身份...已算難得...

最後的一個空鏡...看見遙遠的世貿中心...或許問題永遠也不能解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