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

Marian Crisan-Morgen


近年來,羅馬尼亞電影備受注目,獲獎不少,口碑不俗。適逢今年HKIFF有"羅馬尼亞風勁吹"環節,選了6部作品,令本港觀眾有機會一看這些在不久的將來或會成為經典的作品。

其中之一便是08年康城最佳短片得主Marian Crisan的第一部長片-Morgen。

無國界的世界,是很多人的理想,亦是歐盟的目標之一。但目標歸目標,人才是社會的整合,口號如何動聽總不如親身感受來得刻骨銘心。羅馬尼亞是最新近加入歐盟的成員國,土耳其則是長久以來的候選國。由於地理上橫跨歐亞兩洲,又是穆斯林國家,外貌,宗教以致生活習慣都與"歐洲"有很大出入,因此土耳其人往往被歐洲大眾歧視,甚至至今仍未是歐盟成員。本片故事就是發生在一位羅馬尼亞居民協助土耳其人偷渡之事上。

某程度上,歐盟(人類)只是利益(自私)團體,談不上甚麼理想國,上至元首下至百姓大多如此。有利益時是朋友,沒則如同陌路。片中用了數個荒謬的例子突出社會的更荒謬。例如開首主角過境時,他本人可以過,但他釣到的魚卻不。又例如警察可隋時進入民居,但有人想越界與家人共聚卻不可。

太太,親戚,維修工人全是以錢作為幫助他人的單位。他們心裡大多是排外,歧視移民已是常態更不用說偷渡客。主角則是和他們相反的人,他以身犯險數度協助土耳其人偷渡,並無居心,他只是做他認為對的事-土耳其人有權利到德國與家人共聚。在他看,這已超出法律的限界,是人道問題。固然,在身邊人以至執法單位的角度,荒謬的卻是主角自身。主角與土耳其人的關係是令人動容的。他們各自不懂對方的語言,不知對方的背景,所有事都是建立於對眼前人的信任。若眾人皆如此,法律、國界、種族等等障礙自會解封。

面對全球化,各地都充滿來自不同地方的外勞或移民,不論足球,建築還是性工作者。社會上總有不少人是覺得外勞,移民把他們原有的社會毀了,把他們的工作搶了,把他們的資源耗盡了,白食白住,用盡一切社會福利。排外,鎖國是固步自封且注定的行徑,有國家能完全自給自足嗎?種族歧視是底下而極愚蠢的行為,種族與種族間的差距比種族本身的差距還要少。一切只是被我們後天的邊界,文化背景所劃分,本質上,我們都是相同的。張開愚昧的眼睛吧。法律為何?國界為何?種族為何?愛與和平。

很值得今時今日以歧視為榮的香港人看的一部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